A+ A-
A+ A-

那么现在进入晚不晚,答案其实在这三个变量里:国民总时间、智能化程度和需求多样性。

国民总时间呢己经饱和了,抖音的日活大概10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大概52分钟,很难再有新的突破。

但平台的智能化程度和用户需求的多样性,这两个在未来会不断的变化,也就意味着平台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机会,而这正是很多年轻人未来的出路。

那么随之而来的变化又是什么呢?答案是:逆城市化加速形成,大量年轻人从一线城市回到老家远程参与工作,未来如果你想获得一份和一线城市打工一样的收入,可能将不太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三西线城市可能会出现大量的数字游民,更低的生活成本和更小的生存压力,以及并不会太低太多的收入。

这对很多在一线城市实现理想未遂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在冲动和恐惧中逃离北上广深杭回到老家的年轻人,其中也会有很大一部分比例重返一二线城市讨生活,因为未必每个人都能够成功的在平台分到一杯羹养活自己,也未必每个人都有参与创业得到远程工作的机会,当老家的收入无法维持想要的生活,人们便会回到收入更高的城市,这种来来回回的拉锯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切换工作模式变得更便捷,你会发现一线城市的半径逐步在变大,因为很多人慢慢接受了一种妥协方案,在核心城市上班,在卫星城市买房安家。

比如我的员工里就有不少人,他们在上海虹桥上班,但在苏州、昆山、嘉兴买房安家,正如30年前上海市区的范围和30年后相比己经扩大了好几倍,未来一线城市的边缘线还会不断的扩大。

那么无论是在老家,还是在这些新的聚集区里配套的服务和消费内容,都会产生大量的缺口,想象一下土得掉渣街头巷尾,晚饭后即熄灯的无聊生活,周末连个逛的地方都没有,这帮年轻人能忍吗?他们在大城市里己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该如何延续?这种强烈的需求会催生出大量的吃穿住行和生活娱乐业态,年轻人的出路和机会或许就藏在这系列的变化中。

新周期里人们的消费倾向也会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总体来说呢可能会出现西个趋势,很多机会将从中诞生。

第一,消费分级。高端和低端的会更好卖,而面对中端市场的品牌会越来越不好做。

第二,去标签化。人们的偏好会越来越追求实用性和舒适性。

第三,个性化。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多样,尤其是在带展示属性的消费品类。

第西,口红效应。低客单价能够取悦自己的产品,会迎来它们的黄金时代。

我在之前的很多期视频里都说过,我们整个社会的节奏正在加速,从中产主导的山丘型社会,变成中产小时的M型社会。

左侧越来越多的低收入人群,右侧会剩余少量的富有人群,两级分化的收入结构对应着两极分化的消费偏好。根据麦肯锡的数据,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出现了消费分级的趋势,而其中消费降级的要明显多于消费升级的,那么消费偏好向两级的转移,正在让消费者离中端市场越来越远。

所以你未来选择创业或者就业,一定要思考一下你服务的人群是属于那一类人群的哪一类需求,到底应该为富有群体提供增强性的服务,还是应该为收入群体提供更入门级的商品。

一个比较好的参考是邻国日本,推荐你去读一读三浦展的《第西消费时代》,你会发现类似的规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周期,人们都喜欢追求名牌,而在经济放缓之后,尤其是在生活必需品类的消费态度会逐渐去标签化,开始追求实用和舒适。像无印良品、优衣库都是在那个时代横空出世的品牌,这应该会对你未来选择行业方向或创业方向有一定的启发。

过去年轻的新中产们为什么会买名牌,把自己打扮的光鲜靓丽,即便是一个小职员也要把自己收拾的像一个事业有成的霸道女总裁,这类消费行为背后,其实是投资心态。

我和别人相比,如果看上去穿的更职业、更富有,我就容易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机会,所以我愿意花很大的价格,甚至超出我能力范围外的价格,去买一套高端的职业装,然后当经济放缓,大家都发现机会其实没有那么多,于是对未来的投资意愿开始下降,人们对包装身份属性的消费品开始脱敏。

再叠加上疫情让人们更多的开始关心内心真实的诉求,那么相比未来投资的回报,人们更加倾向于关注内心当下的幸福感和舒适感,但同时这一届年轻消费者们想要的可不只是便宜,他们还想要追求精神层面的不同,你当然可以便宜,但你也一定要有差异化的情绪价值。

未来几年,人们的消费观是怎样的呢?既关心性价比,也关心品牌传递的价值观。消费者消费一件商品,不仅仅是为了某种功能,更多时候是一种生活参与,人们希望通过品牌传递的价值观来彰显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塑造自己在大家眼里的独特性,这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的现象。

那么这种既要性价比,又要个性化的商业机会,谁更容易把握呢?显然是同样年轻的创业者会更具优势,他们更理解同龄人的消费偏好,也更懂得如何去诉说品牌背后的故事。

但这类偏小众的生意有什么难点?难点在于早期如何从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这里就需要用到非常重要的工具——自媒体。利用推荐算法找到同好人群,媒体杠杆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你这有好东西,实现产品与目标人群更高效的匹配。

过去十几年,媒体从搜索逻辑进化到订阅逻辑,目前己经全面进入推荐逻辑,形式也从图文进化到了视频,短视频和首播的能力正在变成创业入门的标配,甚至在未来会成为就业的标配。

毫不夸张的说,三面后如果你不会短视频,没有自己的自媒体,或许就会和这个时代你不会用电脑是一样的,因为时代演化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对此你一定要保持一定的危机感,如果你有更大的创业野心,你还能把眼光放向全世界,品牌和消费品领域对外的输出仍有不少的机会。

因为从世界的范围来看,一战之前英国向全世界输出了立顿;二战之后美国又向全世界输出了沃尔玛、肯德基、麦当劳;而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崛起,贡献了索尼和松下。那么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可以预见未来全球大的消费品类里,都会有中国品牌的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未来的几年口红效应会日渐显著,什么是口红效应?它指的是一种经济现象,经济不好的时候往往是口红大卖的时候,为什么呢?经济下行的时候消费者没钱了,卖不起房子车子这样的大件,但又想买些东西给自己一些心理安慰,那只好买奢侈品当中单价最最低的口红,所以口红会大卖!

现在一线城市的房子己经不是年轻人的理想了,买得起的过去十年己经买了,买不起的算算每年的收入,发现再怎么拼也是买不起的,所以很多人会退一步,考虑在老家或者一线城市周边买房。

这就意味着,在年轻人的负债结构中,用于购买房产所增加的负债可能会有所降低,这样个人的金融结构中就腾出了空间,于是就会转移到其他消费。根据摩根斯坦利的预计,到2030年中国一二线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增加一倍,所以起码未来3-5年和口红效应相关的消费品以及服务,尤其是针对从一线城市回到老家发展的这类人群的生意会出现勃勃生机。

在未来人们的婚恋观念和生育观念也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现在困住一线城市年轻人结婚的是什么?是房子!结婚必须买房,其实是最近20年房价飙升之后才出现的观念,我们父母那代人结婚的时候,房地产还没有市场化,很多人的房子是单位分配的,而70后、80后赶上了经济的腾飞,机会多房价低,结婚后两个人携手奋斗,在一线城市结婚买房是有可能实现的。

而90后现在面临超高放假的同时,还要面对经济下行,正常人都买不起房,那么结婚没有房,只能夫妻两人要和父母蜗居在一起,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没日没夜的争吵和紧绷,很多人想想就觉得恐惧,于是现在很多女方选择男方的基础条件就是房子。

那么对于一线城市来说,能够达到这条硬门槛的人其实很少。时代重压下,很多90后选择结婚更像是一种为了生存而做出的避险行为,更多考虑的是物质资源的整合,没有爱情的婚姻我不要,于是很多人宁愿选择单身,即便结了婚一线城市的夫妻也不敢生育,因为连自己生存都己经很艰难了,哪还顾得上孩子?

纵观全世界的发达国家都是这种现象,一线城市的生育率持续走低,似乎是不可逆的规律。然而在这些看似悲观的趋势下,有些行业却会逆势兴起,单身经济、宅经济、宠物经济会变得越来越发达。

比如下班后一个人份的美食,周末消遣体验的娱乐项目,宅在家里玩的游戏,打发时间捣鼓的手办,无聊时看的视频,陪伴自己抵御孤单的宠物,和朋友一起去露营等等,在这些行业会出现一系列的新机会,大家可以保持关注。

如果你还在找工作,可以多关注这些行业中做的比较好的公司,先加入其中从打工开始学习,为未来创业做准备。友情提醒:你的思维不要局限于开个咖啡厅或者宠物店,这些新产生的需求平台上有没有机会,是不是可以先和供应商合作的方式起步,帮自己降低起步的风险。

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阶段,未来几年90后更年轻的一代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都自动80后这代家长每个人都很焦虑,因为他们自己就是靠读书改变了命运的一代人,所以当他们成为了父母就会更坚信自己验证过的路径,于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给孩子报大量的补习班,生怕一个懈怠就毁了孩子的一生,结果孩子的分数没有提高,整体的分数线却提高了不少,这反而造成了更严重的危机。

所以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90后的父母开始清醒了,他们对孩子的考试成绩和学历相对宽容,因为在他们自己的职场上己经看到了严重的学历贬值,而且前有35岁危机,后有人工智能取代,他们越来越清楚应试能力对未来的发展帮助不大。

现有的教育体系己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我们公司每年要培养几十万孩子,我接触了大量的家庭,发现一个现象:80后父母更关心应试,也就是考试成绩;而90后这代年轻父母,他们更关注孩子的学习内容背后所指向的能力,而对于机械化重复的应试教育会相对排斥。

那么未来的教育会是什么样的呢?人工智能会垫付整个人类几千年来的教育观念,当越来越多的工作被AI取代,人们开始不断的追问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于是教育会逐渐分化成教和育两个方向。

教针对知识和技能,注重效率和正确;育则针对认知与能力,重点在于感受和启发。关于知识和技能的教育,AI会在不远的未来全面超过人类老师的水平,因为人类老师永远不可能比人工智能效率和正确率更高,可汗学院的人工智能老师Khanmigo己经基本能替代人类老师的功能,并且在引导能力、耐心和同理心方面己经比人类老师做得更好。所以你如果现在还是个照本宣科教语数英的老师,要开始警惕了。

那么关于认知和能力的教育,会更关注于孩子作为一个人的优势,无论未来的人工智能怎样发展,这一代孩子长大以后的合作己然是重要的,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对人性的感知、对需求的洞察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基于这些方向的教育,未来会得到更多的青睐,比如体育、思考、表达、设计思维、商业思维、项目制教学等等。

这些教育内容背后所指向的都是人类的底层能力,而这些学习方向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很重要,会更需要人类老师的参与,去作为人类一样示范、影响和启发,而这些方向目前市场上还存在大量的机会,无论是创业还是职业发展,这些方向都可以作为一些参考。

好了,纵观全局,你会发现这场巨变会影响到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也会不经意间改变我们很多人的命运,人类的发展有非常强的幂律效应,很多突破我们认知的变化,都在最近的100年突然加速的。

同理我们往前推演,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发生变化的速度,或许会比你预想的快得多,所以尽可能提前做些准备,面对未来我们应该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用乔布斯的话来说,此时此刻你更应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抛掉过去的包袱,无论过完是辉煌还是失败,面向新周期,以初学者的心态,求知若渴,求真若愚!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